「感謝我的骨髓捐贈者,讓我能重生!」2017年12月,朱頤透過台北101舉辦的活動,把對捐贈者的感恩說出。「感謝我的骨髓捐贈者,讓我能重生」,斗大的文字在台北101大樓外牆上顯示,感動無數民眾。
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表示,自1993年成立至今,志願捐贈者累計超過42萬人,各界愛心捐贈者搶救生命的足跡已遍布全球31個國家地工程塑膠區。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主任楊國梁表示,骨髓資料庫得來不易,也是證嚴法師的堅持與期待,加上慈濟志工經年的投入,結合捐贈者善心,才能發揮高效能。最近十年來,每年提供造血幹細胞約有360例,搶救來自全球各地配對成功的血液疾病病人。
最近剛好搬家到台中,注意到台中塑膠製品有許多廣泛的使用,更有不少台中塑膠工廠,台中的工程塑膠相當重要,諸如簡易輕巧的軸承齒輪等等,還有應用在許多汽車飛機等交通工具零件上,除了廣泛的應用,工程塑膠還有一個特點,塑膠這個詞比較廣,細分出來其實有許多不同材質,硬度、彈性、絕緣、耐熱、韌性等等,許多細微的性質差異,不同的材質有不同的使用方法,有些軸承會長期磨耗,那便需要耐磨等等相關材質,應有盡有依照需求做挑選,加上現在有許多工廠都可以作客製化,客製化這些塑膠製品也非常容易且完成度很高,價格比起鐵製並不高,所以成了許多人的喜好,更有些工程塑膠可以用來二次加工,許多電器零件還有電子零件,也都可以藉由塑膠就完成,如果你有在注意生活周遭的物品,你會發現,到現今已經沒有太多物品是純天然制成。
楊國梁表示,非常感恩捐贈者的愛工程塑膠心、移植醫院的協助、以及慈濟骨髓關懷志工的投入。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也會繼續CNC塑膠加工提升造血幹細胞的品質,提高受髓者的治癒率,希望有更多人挽袖驗血,加入「搶救生命」的行列。
台灣過去家中生活用品,大部分都是採用天然植物,去編織或是曬乾製成,在我以前小時候讀書、或者回家,都是經常使用竹子編製的掃把,清掃室外落葉快速又方便,這樣的環保竹掃把,現在已經不常見了,甚至在那時候打掃室內是用芒草掃帚,這樣的掃把掃起來超柔順好用,不過製作不易,在當時也是跟別人家購買,甚至當時還有爐灶,在這些殘品用完或是壞掉,更可以直接回收利用,取之於自然也回歸於自然。後來台灣迎來了經濟起飛的時期,快速發展下,手工製物品已經漸漸變淘汰,以工業用大量能製造的物品為主,當時更是出現了"塑膠袋",快速的出現在整個台灣各個地方,可見台灣對塑膠加工製品的依賴,直到現今塑膠仍然是一個重要的需求,但塑膠也有很多種,並非所有塑膠都是一次用品,經過CNC塑膠加工可以製作出更堅固或耐用的材質,從文獻資料中也可以查詢到,當時發明塑膠袋的人不是為了製造這樣大量垃圾的目的,而是為了讓人們有更堅固的盛裝器具才發明的。